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光明实验室积极参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基层治理
  • 发布时间:2024-08-25
  • 作者:光明实验室
  • 浏览:717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深圳市光明科学城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依托辖区内大院大所人才资源,在社区设立“科技委员”,并试点在社区以下的片区网格(小分格)设立“科技指导员”,利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兼职科技委员机制,拓宽基层治理渠道

今年4月初,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代表集聚一堂,在光明区委的组织下共同讨论如何让科技和基层治理擦出“火花”。“就我们中大来说,有很多研究基层治理的课题,很多教授都非常有兴趣,希望能更多地深入社区”“我们公司的一些产品可以直接送给社区使用,如果社区觉得好用,也能帮我们多宣传宣传”“我现在的研究领域是社区的智慧化治理,如果能和社区直接合作就太好了!”……各位科技工作者热情高涨,结合自身工作各抒己见。

科技委员做创新分享

经过数次研讨,“跟党一起创新·科学星火”活动在科学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区委遴选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霍丙忠等56名科学家、企业家兼任社区科技委员和中小学科学校长,并在有条件的6个小分格设立科技指导员。“跟党一起创新·科学星火”活动明确了科技委员、指导员“宣传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部署、开展科普宣传、利用科技惠民”等十项工作职责,大大地促进了高校、社区、企业的三方联动和双向发展,科技委员们或受邀请,或自发前往社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一束束“科技+治理”助力社区基层发展的星星之火让光明科学城的创新版图更加闪耀。

“跟党一起创新 · 科学星火”行动玉塘街道专场,左三分享者为光明实验室副研究员郭锴


参与社区治理,充分结合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除了举办活动、进行科普之外,科技委员和指导员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决策和日常事务管理中。在社区牵线下,22名科技委员和指导员到社区所辖企业园区、小区、城中村调研100余次,社区文旅发展、安全防护、垃圾排放、电动车摆放等各式各样的民生问题都是走访的内容,他们在调研中深刻体验了社区工作的复杂和不易。
在光明区首批启用的科技驿站中,科技委员们和社区“两委”一起召开党群议事会,和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在此基础之上,光明街道借助科技委员的力量和中山大学开展党建共建,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为契机,引入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芯”向光明实践团,推动校地共建,打造了光明街道迳口社区文旅“AI矩阵”。科技委员何琛带领实践团走访迳口麒麟队,利用AI技术对麒麟舞进行数字化记录,创建了标准化数据系统,方便麒麟舞爱好者学习,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传承非遗文化。何琛还发现,社区文旅推广缺少出口,前来旅游的游客缺少指引,为解决这一痛点,他带领实践团收集迳口村人文、美食、景点等信息,以“天书AI”大模型为平台,建立数据库,开发出“AI小迳”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为游客提供指引,促进了社区文旅的发展。何琛表示,后续将继续借助AI,开发出更多便民惠民的线上工具。


任职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的科技委员蓝恭旻也在走访社区中发现,基层对于利用AI解决治理难题的需求十分迫切。蓝博士借助资源推出“追光助理”AI大数据模型,在社区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推动科学城“智”理的神器。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社区基层治理,科技委员会同政府机关,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社区双向资源清单,通过资源双向对接,促进社区、高校的互惠互利,有效满足高校7项,科研机构21项、社区43项需求。有的社区希望高校和科研机构能给社区青少年多开展一些科普活动,接到需求后,科技委员们立刻联动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跟党一起创新·科学漫城”活动。在线上,科技委员和高校教师担任评委,开展“科学城少年说”,鼓励青少年讲述自己在科学城与科技结缘的故事。线下,科技委员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科研机构和科技馆、参与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将科技的种子厚植于心。


一个小小的机制创新,让创新和末端治理、群众智慧紧紧相连,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科技赋能社区治理的星星之火,一定能在光明科学城这片科技热土上绽放出更闪耀的光彩。


END
文 章 来 源丨 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