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教授作为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检索专家。田奇教授是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也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ACM Fellow、CAAI Fellow,并获得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田奇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的基础架构创新,并先后在大规模图像检索、行人重识别、自动化机器学习、大规模预训练算法、AI+科学计算等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迄今,田奇教授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包括Nature、IEEE T-PAMI、ACM CSUR等期刊论文250余篇和CVPR、ICCV、ECCV等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国际会议论文250余篇,先后9次荣获重要国际会议的最佳(学生)论文奖。截至2025年5月,田奇教授谷歌学术引用超88266次,H指数128。田奇教授同时承担大量学术服务和评审任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AI人才。
明仲教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次,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曾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首任执行主任。近年来共发表CCF/SCI收录论文100余篇,h-index 53,引用9700余次,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重点研发课题1项,获得6项省部级科技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4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明仲教授主持的“云数据交换和服务调度平台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基于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的ESB集成平台软件”项目,获2009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排名第一),并获得2010年度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获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田劲东,教授,博导,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多模态智能感知与计算光学成像、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等方面研究。曾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组建、深圳市学科布局等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科学家“2022、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并完成了10余项发明专利的专利权和实施许可转让。担任第十四-十七届数字图像处理国际会议大会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图像科学与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崔来中,男,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主任助理,粤港现代信息服务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IEEE Senior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员,CCF互联网专委会常委,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CCF区块链专委会委员,CAAI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委员会副秘书长。2007年6月于吉林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6月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师从吴建平院士。研究领域包括: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软件定义网络、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分布式机器学习和智能计算。担任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的副编辑。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优青(首届)等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教材1本,负责建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张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现任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主任助理,深圳市自主无人系统与智能操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历任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学科办公室副主任。兼任《Energy Review》青年编辑,TIE、TIC、ISA、IET、Sensors、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等期刊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市级项目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TOP期刊论文4篇,出版专著 1 部,授权专利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