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实验室始终将研究生联合培养视为重要任务之一,致力于构建“科研引领、产教融合、质量为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期,实验室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质量、培养成果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研究生课程体系有序运行,分层培养夯实根基:光明实验室为不同年级联培研究生构建了系统化课程体系。
2023级已开设包括《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机器学习》等多门专业核心与素养必修课程;2024级课程教学全面展开,在2023级核心课程基础上,新增《统计分析与随机过程》、《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三维机器视觉》等前沿选修课程;2025级开课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本课程体系是光明实验室与联合培养单位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协同开课,共享教学资源的范例。突出基础理论深度、前沿技术广度、科研规范能力与国际交流素养的融合培养,为研究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光明实验室不仅注重内部教学管理,也积极贡献于校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025年6月17日,深圳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教育督导团聘任大会在粤海校区举行。督导团的成立是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以督促改、以导促建”、“督导结合、重在发展”的原则,深入一线督查,推动形成“督导-反馈-改进-提升”的质量闭环,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光明实验室副研究员何玉林凭借其在研究生培养一线的丰富经验和突出贡献,被深圳大学正式聘任为第二届研究生教育督导团成员,聘期四年。
何玉林副研究员将代表实验室,积极参与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过程督查、质量评估等工作,将实验室在联合培养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带入校级督导体系,为深圳大学打造特色研究生教育体系贡献“光明力量”,同时也将促进实验室自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和质量提升。
深圳大学-光明实验室首届(2025届)联合培养毕业研究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 学术创新:在读期间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篇,成果发表于IJCAI、AAAI、ECCV、Advanced Science、Remote Sensing等国际权威期刊与顶级会议。
❤ 实践应用:积极参与申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与软件著作权30项,展现了突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 竞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研究生竞赛奖项8项。
毕业生广泛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投身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产业,加入华为、腾讯、字节跳动、比亚迪、深信服、虎牙等领军企业,以及逐际动力、普渡科技等新兴力量;3位同学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深造;4位同学进入体制内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公安、人民政府、烟草),运用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充分印证了实验室“科研能力 + 产业意识”复合培养模式的成功。
在巩固现有培养成果的基础上,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工作正面向未来积极布局:
❤ 2025级:开课工作正在进行中,新一届学子的培养即将启航。
❤ 2026级:招生资格申请工作已顺利完成,反响热烈。学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有31人次申请,专硕(计算机技术)方向有40人次申请,专硕(人工智能)方向有40人次申请,全职与双聘导师积极参与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工作。
这充分体现了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为未来选拔更多优秀生源、优化培养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严谨务实的课程教学到首届学子的顺利毕业,从内部质量把控到融入校级督导体系,光明实验室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正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何玉林副研究员受聘深圳大学校级督导,是实验室坚持深耕研究生培养、追求卓越质量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依托深圳大学优势平台,协同创新,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内涵建设,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培养输送更多创新能力强、产业视野广、社会责任感高的拔尖创新人才!